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群眾壓力製造一群錯失的旁觀者

 


於主日信息中,日華牧師解釋「群眾壓力」所帶來的影響,

而這亦成為所有人的信仰考試。


因為中國人於傳統文化上,往往也是先著重自己的利益,

所以,不同於西方基督教傳統,

他們比較願意為著一些正確的事情,

包括為著真理而不作出讓步,甚至是犧牲,

所以,西方會有大量的傳教士來到中國,

甚至,於外邦人而言,

西方也是有著大量的冒險家,極限運動家等等,

他們不會因著別人的眼光而卻步,只會視他們為世俗膚淺的眼光。



但是,對於中國人,甚至是香港人而言,他們的想法剛好相反,

他們認為「槍打出頭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識時務者為俊傑」,

美其名,是「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實際上,卻是因著群眾壓力而產生恐懼和怯懦,

最終成為信仰上的旁觀者,甚至只敢偷偷的觀看,

正如法利賽人尼哥底母,於夜間偷偷探訪主耶穌一般。


這亦是我們甚少看見其他教會舉辦街頭佈道的原因,

因為,他們連為主耶穌公開作見證,宣講福音也感到壓力,受不了。

大家可以想想,相對二千年前,新約教會初期,

新約使徒是到不同的城市、鄉村、街角中,冒著生命危險去傳福音,

因為歷史讓我們知道,於羅馬的高壓統治下,

基督徒是一邊受逼迫、一邊傳福音,

當中,殉道的也不少。然而,神蹟奇事亦隨著他們而出現。

所以,現時外面的香港普遍教會,是連 Alef 時代,

新約教會初期的水平也及不上。


然而,福音的意思,就是要傳給萬邦的好信息,

傳福音到地極,更是主耶穌給予所有基督徒的囑咐和大使命,

因此,基督教信仰,常常也是提醒我們要於生命中作出行動。



並且,追隨神的時代計劃帶領,打破傳統的框框和界限,

挑戰我們是否願意跟從神到底。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就能夠理解到,

為何很多人知道錫安教會是好的,

有神的帶領,甚至是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新婦級數教會,

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選擇將真相公開,去支持錫安,

亦從來沒有站在錫安的一邊,說錫安是對的,

甚至,他們更加不會轉會到錫安。

因為,這就是社會、原生教會、家庭、朋友、同事、

同學所給予他們的群眾壓力。


但是,這個成為旁觀者的決定,

卻會讓他們於永恆中,不停的懊悔,

因為,他們不僅錯失了參與新婦教會的機會,

損失人生最大的獎賞和價值,

甚至乎,他們是錯失了永恆的祝福,最後淪落至下地獄。


因為,信仰從來不是著重我們成為旁觀者,

只是不斷觀察教會的領袖如何肩擔神的時代計劃和使命。

就如入電影院觀看一齣好戲一般,旁觀完了,拍幾下手掌,

就以為自己的信仰,可以等同領袖們一般合格,可以被提上天堂。


信仰從來不是這樣。於信仰中,我們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正如於歷史的舞台中,錫安也有著自己的角色,

要演活錫安於世上的活劇。



所以,假如我們只是成為旁觀者,其實,最終卻會錯失自己的角色,

錯失成為主角的機會,但卻自以為很聰明。


大家可以想想,於主耶穌的時代,

無數以色列人經歷過主耶穌行神蹟,甚至,吃過主耶穌的五餅二魚,

但是,真正於《聖經》中留下姓名的,又有幾多位?

是那班袖手旁觀,純粹希望得著數,明哲保身的會眾?



還是那班與主耶穌一起,經歷所有風浪,

並且於主耶穌被釘死後,帶起新約初期教會復興的門徒?

答案,當然就是這那班願意到一個階段,為信仰而捨命的門徒。

而《聖經》亦將他們的事蹟,一一記載於《新約聖經》書卷,

亦正因為他們於信仰中的行動,讓他們成為了當時代的英雄。


而到了現時 Tav 的時代,

其實,神也是同樣希望那班參與神時代計劃的一群,

成為這時代的英雄。

亦因此,神用上眾多的英雄電影,成為指向我們的共同信息,

不論是電影《Back To The Future》、《Ready Player One》、

《Captain Marvel》等等,

也有著指向我們的共同信息。


因為,於神的眼中,祂所栽培的錫安,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並且,我們的存在,我們所分享,

差不多十年的「2012 榮耀盼望」信息,

就是為著鼓勵和幫助別人去成為神時代計劃的角色之一,

而不是鼓勵大家一同成為旁觀者。


所以,於過去,日華牧師都會按真理,責罵那班旁觀者,

甚至乎,於靈修節目《栽在溪水旁》中,

指出那些不斷每日收聽錫安的信息,

但卻堅持不轉會過來,不參與錫安教會的基督徒,

其實,他們是必死的。

因為,或許於 50 年前,成為旁觀者,也沒有甚麼大問題,

他們仍有幾十年的時間,去作出選擇、去悔改。


甚至乎,有一些年代,

例如於《瑪拉基書》時代之後,舊約時代的尾聲,

神根本是對整個世代靜默不言,那時,成為旁觀者,

並沒有問題,因為神的時代信息,並沒有被聽見。


然而,錫安的出現,「2012 信息」已經讓所有人也知道,

神於這個時代的話語、神於這個時代的作為已經出現,

那麼,我們還可以成為旁觀者嗎?


並且,神今時今日的信息,

就是不斷帶領我們進到一個又一個的動勢中,

不斷的成長、蛻變,學習成為新婦,

那麼,我們若仍然硬著心,成為旁觀者的話,

豈不是與神的信息,背道而馳?


再者,這一刻,已經到了末世,是《啟示錄》也應驗的時代,

那麼, 假如他們作為旁觀者的話,

他們還有 50 年的時間悔改轉向神嗎?

答案當然沒有,莫說是 50 年,甚至乎,5 年也沒有。

那麼,這還是繼續旁觀,不付出任何時間嗎?


所以,就如主耶穌基督的時代,

假如成為旁觀者的話,只會喪失他人生中可以擁有的最大的福份。

同樣地,於這個終結的時刻,

當神明證錫安是神時代信息的承載者、分享者,

那麼,現時任何人成為旁觀者,也是不被許可的。

這就是為何,當被提的日子,羔羊婚筵差不多開始的時間,

神要求每一個人也要作出行動,

至少,也要起來參與這個羔羊的婚筵。


於《馬太福音‧22 章》的比喻中,讓我們知道,

神是於開席之前,差派天使於岔路口、大路上,

去招聚一些賓客回來。

所以,顯然地,這已經是進入羔羊婚筵的最後緊急召集。


馬太福音 22 章 8 至 10 節:

「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

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

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

筵席上就坐滿了客。」


雖然這是趕急的時間,然而,神也是在乎,進來坐席的人,

有否在主動來到的同時,亦主動穿上禮服。


馬太福音 22 章 11 至 13 節:

「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

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

那人無言可答。

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

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這段經文,豈不是對於參與者的要求?

也就是說,神不但止要基督徒參與,

並且,對於參與的程度、質素,也有要求。

因為於羔羊婚筵中,不同的角色,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和行動。


對於新婦而言,是要妝飾整齊;對於童女而言,是要有足夠的油;

而對於賓客而言,已經是最低的標準,但最起碼,也是要穿上禮服。


所以,於這個有錫安存在的時代,

達到最低標準,成為穿禮服的賓客,已經是最低的參與程度,

於這個角度看來,又怎會容許旁觀者呢?


所以,於這個時代,作為旁觀者,將會成為對自己最致命的傷害。

這亦解釋了,為何以荷里活方式運作教會,也是最致命的?

因為他們鼓勵及幫助人對教會界,

以旁觀的心態看待,而成為旁觀者。

但是,當他們成為旁觀者的時候,就等於一個找到理由不參與,

但最終成為沒有穿禮服的賓客,

從永恆的角度看來,這又是否一件好事呢?


來到這裡,假如仍然有人認為,於這個時代,

只是成為旁觀者,也仍然可以上天堂,得大獎賞的話,

大家可以想想,其實,成為旁觀者,甚麼也不做的話,

我們身處 2019 年,也可以旁觀主耶穌的一生,

藉著讀《聖經》已經可以做到,

不一定需要與主耶穌處身於同一個世代,

才可以成為主耶穌的旁觀者。

正如一套電影一般,當拍成之後,

任何人於任何時間拿出來播放,也可以成為觀眾、成為旁觀者。


既然,任何時代的人,也可以成為主耶穌的旁觀者,

那麼,只是成為主耶穌的旁觀者的話,

旁觀主耶穌被釘死、旁觀門徒傳福音,甚麼也不做的話,

究竟,又是否可以得到救恩、可以得到門徒所得的獎賞呢?

甚至乎,可以成為救主一般,擁有祂的能力嗎?答案當然不能。


所以,同樣地,當神將錫安放於這個時代的話,

對於當時代的所有人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因為,他們可以參與新婦級數的教會。

但對於旁觀者而言,卻是一大的惡訊,

因為,他們糟蹋了上好的福份,

並且,最終也是與錫安的祝福,無份無關。


所以,錫安就要示範給他們看,

他們以為來到參與教會就會吃虧,

但他們卻不知道,當他們不參與的時候,

必定會錯失於人生的舞台中,成為英雄的資格,

正如主耶穌,就是因著奉獻祂的一生,去完成神的時代計劃,

那麼,到最終,祂不僅成就了救恩,

並且,亦成為了萬世巨星,成為我們的英雄。


而這就是為何《聖經》中提及,我們現在所度過的每分每秒,

其實於永恆中,也是一臺戲,叫世人觀看。

這就是戲中的主角,與觀眾的分別,兩者的身份,

永遠也會有一個跨越不過的鴻溝。

兩者所得的回報和獎賞,亦當然有極大的分別。

所以,唯有成為參與者的一批,才能成為這臺戲的一部分,

而成為旁觀者的一批,永遠只能成為這臺戲的觀眾。




Ref: 錫安日報 2012 榮耀盼望 vol. 480 (20190421):

https://www.ziondaily.com/169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