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2年至1997年,香港曾經是屬於英國的殖民地,
在這155年間,香港由一個人數不足一萬人的漁村,
發展為擁有七百萬人口, 還足以跟紐約、倫敦、
巴黎和東京鼎足而立的超級國際大都會。
日華牧師在「2012榮耀盼望之天馬座行動」信息中,
分享英國因為知道香港是天馬座的對應區域, 所以,
英國成為香港的母親和老師,期望扮演雅典娜的角色,
培育代表在末世被提飛到天上的飛馬。
她希望以向香港施恩的方式,
可以從出現在香港的新婦級基督徒手中,
換取部分復活身體的能力。
所以香港被英國所培育,是一個上百年的計劃。
在2014年9月底出現的「佔中事件」,或稱「雨傘革命」,
就是這百年計劃的最後一步。
英國希望把已經歸還給中國的香港奪回。
原來,在香港開埠初期,很多被建立的組織和宗教團體,
包括香港大學在內,都是由Freemason直接設計的。
「佔中事件」最重要的發起人之一,
「佔中三子」之首 ── 戴耀廷,
就是在Freemason所建立的香港大學任職副教授。
由於香港在殖民地時期,
由Freemason控制的英國殖民地政府所支配,
而香港大學是提供給居住香港的達官貴人子女入讀的第一所高級學府, 當然必定是由Freemason所建立。
在一百年前,一般平民百姓要入讀香港大學根本是一個妄想, Freemason的目的是在香港建立英國的文化,使香港人尊崇英國。
英國令香港在回歸前,由一條小小漁村建立成一個國際大都會,
目的就是藉著施恩予香港,成為香港的恩人,
讓英國的Freemason能夠得到天馬座所代表,
將會在2015年出現的新婦級基督徒的復活身體和能力。
這樣,香港大學與Freemason有著什麼淵源呢?
原來香港大學是由兩位華人Freemason會員主力建立,
分別是何啟和韋寶珊。
何啟生於1859年3月21日,死於1914年7月21日,
是香港最早期的華人Freemason會員。
他出生於香港,在香港中央書院,即現時的皇仁書院畢業。
他於1871年9月到英國留學,
先後在鴨巴甸大學取得醫科碩士學位,
以及在林肯律師學院取得高級法律學士學位,
何啟本身是基督教公理會的信徒,
並於倫敦與同會的貴族雅麗氏Alice Walkden結婚。
基督教公理會在香港雖然寂寂無名,但在過去百多年歷史裡面,
它在香港宗教界的勢力和影響力其實極為龐大。
就讓我們看看公理會和控制香港的英國殖民地政府,
與及Freemason的密切關係。
何啟於1882年返港,成為香港最早期的華人大律師和西醫。
一位華人在百多年前的英國殖民管轄下,
能夠擁有以上待遇, 不單只娶得一位英國貴族為妻,
擁有財富和尊榮, 更可以到英國修讀法律成為大律師,
為自己爭取權益,甚至可以成為西醫。
不言而喻,這是因著何啟的出身與別不同,
受到英國人的特別接納和禮待。
何啟於1887年與公理會的差會,
倫敦傳道會及有熱帶醫學之父之稱的白文信醫生,
共同創辦了香港雅麗氏利濟醫院。
由此可見,何啟與公理會及倫敦傳道會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
並且,醫院的名字亦包含了共濟會的「濟」字。
何啟更在雅麗氏利濟醫院當中附設醫學院,
就是創立於1887年的香港華人西醫書院, 及後,
香港華人西醫書院於1907年更名為香港西醫書院。
到了1909年,何啟出任香港大學助捐董事會主席,
並於1912年領導各界把香港西醫書院變成現今的香港大學。
所以,其實香港大學的創辦人中,連同何啟,
大部分都有Freemason背景。
香港大學就是由Freemason會員所建立, 甚至香港大學內,
亦設有Freemason的分會,號碼為「3666」。
另外,與Freemason有著密切關係的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
就是畢業於何啟所創立的香港西醫書院,
並成為第一屆畢業生。
孫中山是因為在香港西醫書院受到啟發而成為革命黨,
及後在1911年成功推翻滿清政府。
可見,Freemason在香港有份參與推動中國的辛亥革命。
就如同Freemason一直在全世界推動的革命運動一樣,
包括:推翻俄國沙皇的前蘇聯共產黨,
近年發生在中東的茉莉花革命,
東歐的烏克蘭橙色革命和香港的雨傘革命,
都證據確鑿是由Freemason在背後策動的。
何啟於1890年更獲委任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 於1912年,
何啟獲得英國政府頒授爵士勳銜,
是香港第一位獲封為爵士的華人。 需知道,
何啟能夠在125年前的殖民地香港,
以華人的身分成為當時的議員,
甚至成為擁有英國貴族身分的爵士,實在毫不簡單。
何啟於1914年7月21日逝世後,
下葬的地點正是只有達官貴人才可以下葬的跑馬地香港墳場。
甚至,在1925年建成的「啟德」機場的「啟」字,
也是取自他的名字。
何啟顯赫富有,
並且成為了香港第一批華人Freemason會員的身分,
究竟他有著怎樣的出身呢?
可能,今天你才知道,曾經有何啟這個人在歷史中存在過,
甚至你也不知道香港大學是由他創辦。 但是,
相信絕大部分香港人都聽過何啟父親的名字,
因為香港唯一一個以華人命名的港鐵輕鐡車站,
就是以他父親的名字來命名,
他就是著名的香港第一位華人牧師何福堂。
何福堂在1817年生於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
年幼時隨父親移居南洋馬六甲。 這是日華牧師曾經提及,
與天馬座有著密切關係的地點馬來西亞。
當時公理會的差會倫敦傳道會。
馬禮遜牧師或譯摩利臣牧師 Robert Morrison和米憐牧師William Milne來華宣教,
公理會在英屬的馬來西亞馬六甲建立了英華書院,
而何福堂就入讀了英華書院並加入了公理會。 原來,
不單只何啟是公理會信徒,他的父親同樣是公理會的會員。
而香港跑馬地和香港墳場對開的摩利臣山道Morrison Hill,
就是英國為了記念馬禮遜而建成的。
因為馬禮遜就是摩利臣Morrison的另一個譯名。
但這個宣教士的名字,竟然在一百年前,
英國殖民地政府會用來命名跑馬地和香港墳場等Freemason的重要地標的道路名字,
甚至這地的山嶺也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
可見他的背景一定不只傳道人那般簡單。
究竟,馬禮遜的背景是怎樣的呢?
馬禮遜本來在「東印度公司」工作25年,
這公司在歷史上是惡名昭彰的。
因為這公司是代表英國在各殖民地,
壓榨奴工並出售鴉片給中國滿清。
例如,「東印度公司」其中一個惡行, 就是在1770年至1773年,
完全壟斷了孟加拉的貿易, 不斷榨取他的經濟,
令孟加拉出現饑荒,在這四年間導致上百萬人死亡。
及後,
馬禮遜在這間售賣鴉片及壟斷貿易而害人無數的「東印度公司」工作了25年後,
卻成為公理會的差會倫敦傳道會的傳教士和牧師。 1843年,
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就是因「東印度公司」售賣給滿清的鴉片而引起, 戰爭結束後,中英雙方簽訂了《南京條約》。
按著條約規定,清朝政府割讓香港,
倫敦傳道會隨即就把馬禮遜所建立,
位於馬六甲的英華書院遷往香港, 並改名為英華神學院,
即現今香港的英華書院。
何福堂隨英華書院遷往香港居住。
他在1864年於公理會的香港愉寧堂Union Chapel被按立,
成為香港第一位華人牧師。意思是合一堂,即現今的佑寧堂。
公理會的佑寧堂,一直都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的英國高官,
和Freemason所培養的精英的宗教場所。
後來於1888年,何福堂的兒子何啟建立香港雅麗氏利濟醫院時,
用了部分資金, 建造了一間供華人參與聚會的教會「道濟會堂」。
名字當中再次出現共濟會的「濟」字。
道濟會堂於1921年加入中華基督教會,
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道濟會堂,
並於1926年再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
與公理會的香港佑寧堂Union Chapel 同名。
其實,中華基督教會和公理會又是甚麼關係呢?
為何共濟會和公理會的會員何啟,會把他所建立的教堂,
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呢? 因為,
公理會和中華基督教會根本就如同一個銀幣的兩面,
兩者都是由公理會所建立的。
原來在1918年民國期間,因五四運動的激烈反洋活動,
中國學生認為基督教是西方帝國主義者侵華工具。
有見及此,公理會和其差會倫敦傳道會,
就聯同與其信仰教義相近的長老會,
把他們在中國所建立的分會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
所以中華基督教會其實就是公理會和倫敦傳道會,
只是名字改變了。
公理會的教義又是甚麼呢?
為什麼這個宗派不單只接納Freemason會員成為會友,
甚至成為傳道人和牧師,
更連兇殘暴虐的英國殖民主義者 ──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主要工作人員都可以成為會友,
甚至牧師呢?
其實,無論公理會、倫敦傳道會、長老會或是中華基督教會,
都深受中世紀著名的所謂神學家加爾文,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所謂神學觀信念影響,
就是極具爭議性的「加爾文主義」。
「加爾文主義」認為一個人得救與否,並不是自己能夠決定,
而是神的揀選。 所以當一個人得救了,無論如何都不會失去救恩。
但這等教義明顯違反《聖經》真理,
因為「加爾文主義」受希臘的哲學所影響,
高舉人類思想的邏輯推論,超過《聖經》的真理原則。
並且,
加爾文的神學觀亦認為教會應主動參選政治和社會建設的「社會福音」, 多於傳揚叫人悔改的真正福音。
所以一直以來受加爾文主義影響的不少教會宗派,
包括公理會、倫敦傳道會、長老會或是中華基督教會,
都大量參與政治和社會工作, 但福音工作則寥寥可數,
他們似乎只著重與政府合作,做社區教育和醫療等工作,
亦因此得到大量政府的資助。
但有趣的是,在1620年由英國乘坐五月花號Mayflower,
經過66日的行程, 於當時還是流行的儒略曆的11月11日到達。
這裡又一次出現與Freemason有關的神秘數字「11 」和「66 」,
歷史後來稱這班人為清教徒,
但船上的102人全部都是奉行「加爾文主義」的公理會會員,
而他們亦是後來建立美國的Freemason成員。
故此,
我們就明白為什麼Freemason所參與的教會都是「加爾文主義」的基督教宗派,
因為真正的教會絕對不會接受Freemason成為會員,
「加爾文主義」者視所有聖經真理與希臘哲學沒有分別,
都只是邏輯的推論,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正因為公理會是倫敦傳道會的差會,亦是中華基督教會的母會,
但似乎不單美國, 連香港的情況亦是一樣,
公理會和共濟會明顯是一對「雙生兒」。
無怪乎,由公理會所建立的香港佑寧堂,在殖民地時期,
是英國貴族所參與的教會。 並且公理會和中華基督教會,
由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時期開始, 在香港已擁有極多土地、
學校、醫院等,勢力極為龐大。
以下就是他們在香港建立的教會建築和學校的名單,
可見其機構單位數字之多。
如此我們就能理解,
為何美國公理會是全球第一間認可同性戀者作信徒和牧師的教會。
因為如日華牧師所分享,這就是Freemason的武器,
只要Freemason控制了這些沒有絕對《聖經》真理的宗派,
就可以引導神的子民犯罪,使自己成為耶和華的刀,
可以審判列國。
連香港中華基督教會的女牧師李清詞亦公開支持接受同性戀,
並認為《聖經》有些地方是錯誤和過時。
她在2013年舉辦了一場支持同性戀的「彩虹之約 —— 共建同志友善教會」的聚會,
地點同樣是在公理會的九龍佑寧堂舉行。
1963年,
中華基督教會將屯門市區中學命名為何福堂中學(現稱何福堂書院),
以紀念何福堂在香港的貢獻。
1992年,輕鐵的屯門支線開啟,在鄰近何福堂書院設有車站,
並取名為何福堂站,
是香港鐵路系統中唯一以華人姓名而命名的車站。
現在我們就知道了何福堂身份有多特殊。
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由Freemason管理的香港,
竟然以他的名字,作唯一以華人命名的鐵路車站。
另外,Freemason早已經藉著所控制的教會宗派,
騎刧中國和香港的福音工作, 例如:
中國第一位基督教徒梁發,就是由公理會的馬禮遜帶領信主的。
及後,梁發亦同樣去了馬六甲,並在馬六甲受洗,
然後到了澳門建立教會,寫了書刊「勸世良言」。
原來,建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
就是因這書刊接受了所謂基督教信仰,
並建立了太平天國 ── 這個後來變了質的基督教異端。
而「洪」姓就是隱喻了「共濟」這兩個字, 並且,
後來自稱是華人共濟會的「洪門」,名字亦是由此而來。
梁發死後葬在故鄉墳地鳳凰崗,
這地名字亦巧合地與Freemason所相信的鳳凰傳說不謀而合。
甚至1915年在香港建立的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都是由與Freemason關係密不可分的公理會和倫敦傳道會主力成立。
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現今已經成了香港所謂「正統基督教教會」必定要加入的組織。
如果沒有加入這個組織成為會員教會,
往往都會被稱為異端或有問題,是不正統的教會。
例如1996年錫安教會發生的雙氧水事件中,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就曾在報刊上發表聲明,
和錫安教會劃清界線, 表明錫安教會並不是該聯會的會員,
即意味錫安教會並非他們所講的正統基督教會。
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總部,是位於九龍聯合道,
不期然就會令人想起公理會和中華基督教會常用的「合一」字眼,
並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中的「聯會」意思一致。
有可能,聯合道是以此命名的。
另外,在2014年9月所發生的「佔中事件」,
除了由「佔中三子」所領導外,亦有所謂的「佔中十死士」,
即十位一同支持佔中三子的各界人士。
十死士之中有一位是牧師,
就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資深牧師郭乃弘。
另一位香港早期Freemason會員就是韋寶珊,
有傳金庸筆下小說《鹿鼎記》中的主角韋小寶的名字,
就是取材自韋寶珊。
韋寶珊又是什麼人呢? 韋寶珊生於1849年,
死於1921年12月16日, 父親韋光是有利銀行買辦,
即俗稱的大班。 韋光幼年喪父,在澳門鴉片公司當童工,
後來得了大病, 在醫院被倫敦傳道會傳教士裨治文收留。
我們又再一次看見,所謂的公理會或倫敦傳道會,
又和販賣鴉片的工作拉上關係,就好像馬禮遜一樣。
後來,韋光被送到澳門馬禮遜教育協會就讀,
之後在新加坡留學五年。 1842年,韋光來港生活,
在洋行當大班及任香港高等法院傳譯。 韋光的長子韋寶珊,
繼承父業當有利銀行大班。 他在1919年被冊封為爵士。
香港當時並沒有鐵路,於是韋寶珊提倡而興建九廣鐵路。
日華牧師曾經分享,尖沙咀鐘樓的前身,
就是九廣鐵路的尖沙咀火車站。
韋寶珊1880年當選東華醫院總理,1887年出任東華醫院主席,
1896年至1917年任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華人議員,
1907年協助同為Freemason會員的何啟爵士建立廣華醫院,
自己亦建立了保良局。
1898年,英國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派兵新界,
計劃將新界納入香港版圖,但遭到新界鄉民激烈反抗,
最後經韋寶珊等人協助調停下,新界才成功納入英國的管治。
可見,韋寶珊明顯是英國Freemason的代理人,
是「以華人控制華人」手段的工具。
韋寶珊生前居於黃泥涌道37號,非常富有,
是香港的名門望族, 擁有一個「666號」的電話號碼,
就是《聖經‧啟示錄》所記載敵基督的數字,
韋寶珊亦是香港最早期的華籍Freemason會員。
位於香港島半山區的寶珊道Po Shan Road, 亦是以他的名字,
於1928年7月6日命名。 韋寶珊死後,
亦如同其他早期的Freemason會員,葬於跑馬地的香港墳場。
另一方面,好些在香港和全世界打著基督教旗號的所謂教會組織,
其實與《聖經》講述的真正教會並沒有關係,
這些組織只是利用「基督教」的名號,為求得到別人的接納。
其中一個就是「基督教青年會」,
包括「基督教男青年會」YMCA 和「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
他們從來不會傳福音,因為他們的教義是接納所有宗教,
對會員亦沒有限制,即使是Freemason會員、同性戀者,
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例如佛教、回教等信徒,全部皆歡迎加入。
YMCA於香港成立「香港基督教青年會」的首任秘書長John L McPherson,
就是Freemason成員。 所以,
「基督教青年會」根本不是以《聖經》為依歸的基督教組織,
充其量只是以基督教名字掩人耳目,
更有可能是由Freemason所建立。
其實早在約90年前,當「基督教青年會」進駐當時的中華民國時,
已被當時著名的中國地下教會傳道人「王明道」撰文猛烈批評為「偽基督教組織」,
因為他們只打著「基督教」的名堂,卻不傳福音,
只做與真正基督教會沒關係的事,
例如提供一些社會福利和社會設施,包括學校和酒店,
令人誤以為加入了「基督教青年會」就等同成為了基督徒,
實際上卻沒有真正重生得救,死後還是要下地獄。
事實上,坊間一直有不少傳聞,甚至維基百科亦記錄了,
就是「基督教青年會」是秘密地容許並給予同性戀者聚頭的地方。
所以,
在1978年由公開的同性戀男子組合「Village People」所推出的歌曲「YMCA」,
被同性戀圈中人稱為「同志國歌」,
但歌曲的名字和「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簡稱完全一樣,
其意思和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影射以上的坊間傳聞。
由此可見,Freemason百年來的處心積累,
希望英國藉著施恩給香港,而從中得著部分復活身體的能力。
並且,以管理者的身分及旁門左道的方法,
如巴蘭一樣引誘教會犯罪,離棄《聖經》真理的本意和原則,
因而引動耶和華的刀,落入Freemason的手中,
可以操控香港和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會, 為求到最後,
能夠成為列國和教會的審判者,強奪基督徒的長子名分!
------------------------------------------------------------------------------------------------
Ref: 錫安日報 2012 榮耀盼望 vol. 2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