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曼德拉效應專輯250:曼德拉效應個案





今集「曼德拉效應」專輯 250,
會為大家分享更多「曼德拉效應」個案。
第一個個案,是有關一種雀鳥,
極可能因為「曼德拉效應」突然出現在現今的新場景。
考考大家的見識,
試問以往大家曾否見過一種稱為鯨頭鸛 Shoebill 的奇怪雀鳥呢?




鯨頭鸛(學名:Balaeniceps rex)是一種大型鳥類,
名稱是取自牠強大的喙,是鯨頭鸛科和鯨頭鸛屬的唯一品種,
身長可達 150 厘米,即足足約五英呎高,
差不多是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成年鯨頭鸛的羽毛主要是灰色,幼鳥則是棕色,
生活在非洲東部熱帶地區蘇丹共和國到贊比亞的巨大沼澤。
鯨頭鸛會在泥水中捕魚,主要食物來源是肺魚類,
巢築在地面上,每次產兩枚卵,會以類似鞠躬動作,
垂低及晃動頭部的方式表示親密友好。
鯨頭鸛的數量估計在 5,000 至 8,000 隻之間,
大多數生活在蘇丹, 被國際鳥盟定為易危,
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破壞、干擾和捕獵。


但是,以往你曾否從任何媒體中,例如電視或書籍,
見過有人介紹這種外表極為奇怪,彷如尚未絕種的古代恐龍,
又或是已經絕種了超過 350 年巨大的渡渡鳥呢?




相信,假如任何人見過這種外表古怪,
而且巨大得像鴕鳥的雀鳥,
即使只是一次,都必定會畢生難忘,
但是,如果你從未見過的話,就更加奇怪,
因為這種外表如此奇特的雀鳥,
以往怎可能從未被任何電視紀錄片或書籍記載和介紹呢?
然而,按現今歷史和現實,這種巨大鳥類鯨頭鸛是一直存在,
所以,非常明顯,極可能是因為「曼德拉效應」,
導致鯨頭鸛出現在現今的歷史和現實。


第二個個案,是有關蜜蜂。
以往我們曾經為大家介紹過,
蜜蜂的生存形態已經發生了「曼德拉效應」,
由以往使用尾針攻擊敵人後,
會在拉出尾針時一併拉出內臟而死亡,
變為現今現實中,假如有足夠時間慢慢拉出尾針,
就能避開死亡。




然而,蜜蜂的生存形態,
極可能出現了另一種「曼德拉效應」的改變。
請問,大家曾否見過蜜蜂的蜂巢呢?
並非指養蜂場用木箱所造的人工蜂巢,而是大自然中野生的蜂巢。




考考大家記性,於大家記憶中的野生蜂巢,
是左圖這一種,被一層灰色外殼包裹和保護,
有一個或多個出入口讓蜜蜂出入,
而且外間看不見蜜蠟造成的六角形蜂房。
還是右圖這一種,完全沒有外殼保護,
令所有蜜蜂都聚集在蜂巢外面,
而且能夠從外面清楚看見一個個六角形蜂房的呢?




究竟,一直以來的蜂巢, 是左圖所見有外殼的呢?
還是右邊所見沒有外殼的呢? 給大家五秒時間想一想。
好,開估了! 有歷史以來,原來包括野生的蜂巢在內,
所有會採摘花蜜製造蜜糖的蜜蜂蜂巢,
都一直是完全沒有外殼,
能夠從外面清楚看見外露的六角形蜂房,
亦因為蜂巢根本沒有外殼,
導致現今現實中所有蜜蜂都只能聚集在蜂房外面,
並非如同絕大部分人的舊記憶,野生蜜蜂的蜂巢是有一個外殼。




以下,我們逐一看看這些例子,
證明蜜蜂的蜂巢一直都沒有外殼。
奇怪嗎? 大家從蜜蜂建造蜂巢的快鏡重播中,
可以清楚看見蜜蜂的蜂巢是沒有外殼的。


然而,有外殼的蜂巢是甚麼呢?
原來,現今現實中,只有不會製造蜂蜜的肉食蜂類,
如黃蜂等,才會建造有外殼的蜂巢。


並且,現今現實中,一直以來都只有黃蜂的蜂巢是有外殼,
野生的蜜蜂蜂巢全部都沒有外殼。
但是,如果蜜蜂的蜂巢,是因為「曼德拉效應」,
由本來有外殼,變為現今新現實的沒有外殼,
必定會留下明顯的殘餘現象,
證明以往舊現實中,蜜蜂的蜂巢是有外殼,
只是因為「曼德拉效應」而變為沒有外殼。
例如︰YouTube 一段教人繪畫蜜蜂蜂巢 Beehive 的教學影片,
並且,標題註明是蜜蜂的蜂巢 Beehive,
而不是黃蜂的蜂巢 Wasp Nest。
並且,影片所見,蜂巢有一個洞口作出入用途,
所有蜜蜂都住在有外殼的蜂巢裡面。




如果蜂巢一直以來都沒有任何外殼,
並且所有六角形蜂房都是完全外露,
就不需要如黃蜂的蜂巢般,刻意製造一個出入口。
明顯,在這名畫師眼中和記憶中,蜜蜂的蜂巢一直都有外殼,
只是因為「曼德拉效應」,而變為現今沒有外殼的新現實。
又例如︰另一段教人繪畫蜜蜂和蜂巢的影片,
標題清楚寫明是繪畫蜜蜂 Bee 和蜜蜂的蜂巢 Beehive,
但畫師同樣將蜂巢畫成有外殼和有出入洞口的舊現實。
另一方面,當你在網上搜尋蜜蜂蜂巢繪圖 Beehive drawing 的字眼,
會發現大部分人繪畫的蜂巢,都是有外殼和有出入洞口,
證明大部分人的記憶中,
蜜蜂的蜂巢都是舊現實有外殼和有出入洞口,
只有少部分人繪畫成新現實完全外露的六角形蜂房。
但是,大家試想,如果所有蜜蜂蜂巢都沒有外殼,亦沒有出入洞口,
為何大部分畫師繪畫的蜜蜂蜂巢,
都與絕大部分人的舊記憶相似,是有外殼和洞口的呢?




如果蜜蜂蜂巢自有歷史以來都沒有外殼,亦沒有出入洞口,
這些畫師所畫的,又是甚麼呢?
又例如:迪士尼卡通動畫《小熊維尼》,
經常出現小熊維尼尋找蜂蜜來吃的情節,
無論是圖畫或是動畫所見的蜜蜂蜂巢,都有外殼和有出入口,
明顯與現今新現實的蜜蜂蜂巢不同。
YouTube 影片:
Oh, what are you two doing?  
噢,你們在幹什麼?  
Beehives are not on my list of Backson-friendly items.  
我可沒計劃用蜂窩吸引 Backson!  
But Rabbit, the...  
但瑞比…...  


Move along, move along.  
走吧,走吧!
I simply must find some...  
我只想找…...  
So as the bees found their new home.
當蜜蜂找到新窩。
Pooh was off to find something as dear to him - more sticky-stucky
delicious honey all in a place called the Hundred Acre Wood.  
維尼也出發找他所喜愛的,
就是在百畝森林尋找更濃郁美味的蜂蜜。
事實證明,蜜蜂蜂巢的外形,出現了明顯的「曼德拉效應」。
第三個個案,是有關一個為文章或文件做筆記的正式名稱,
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現在又考考大家的語文能力,
究竟現今現實中,一直以來為文章或文件做筆記的正式名稱,
是左邊的註腳,還是右邊的腳註呢?




究竟是註腳正確,還是腳註才是正確的呢?
給大家五秒時間想一想。 好,開估了!
在現今現實中,一直以來為文章或文件做筆記的正式名稱,
都是右邊的腳註,奇怪嗎?
你以往曾聽過有人將文章或文件的筆記,稱為腳註嗎?
你自己曾將文章的筆記稱為腳註嗎?
你一直以來所認識的正確名稱,是否都是註腳,
並且從未用過或聽過腳註呢?
相信,絕大部分人的記憶中,以往都將筆記稱為註腳,
從未聽過有人用腳註。
然而,當你在 Google 或維基搜尋,
卻會發現文章的筆記一直以來都被稱為腳註。
這種叫法,甚至與英文完全互相呼應,
因為腳註的英文是 Footnote,直譯就是腳註。

可是,為何一直以來,人人都將 Footnote 稱為註腳,
但現今現實中,卻只有腳註才是正式名稱呢?
事實上,極可能是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現在,想請各位觀眾協助做一個統計,
如果你以往從未聽過文章的筆記是稱為「腳註」的請舉手,
並舉定。 好,現在看看四周,可以把手放下。
當你在 Google 搜尋舊現實的註腳,
會發現很多大公司一直使用註腳,而不是腳註。
例如︰微軟辦公室軟件和 Adobe 公司的軟件,
都有使用註腳,而不是所謂正式的腳註。




並且,在 Google 搜尋中,搜尋註腳會找到多達 342,000 個結果。
所以,文章或文件的筆記的正式名稱,
極可能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 由本來舊現實的註腳,
變為新現實的腳註了。


Ref: 錫安日報 2012 榮耀盼望 vol. 437(20180624):
https://www.ziondaily.com/2.0/web/word_of_god_02c/view.php?id=164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