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曼德拉效應專輯63: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究竟是「追」,還是「追過」?



過去的「曼德拉效應」專輯」,
我們已經看過很多有關英文的「曼德拉效應」,
無數世界知名的大品牌、地方名,
甚至英王欽定本的英文《聖經》內容都一一被改寫了。



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
究竟,中文世界裡,有否出現「曼德拉效應」呢?
答案當然有。

現在,讓我們先來一條選擇題,2011 年,
台灣導演九把刀,拍攝了一齣愛情小說改編的電影。
票房橫掃所有華人地區,香港票房高達六千萬以上,
成為歷來香港華語電影最高票房第一位,
直至 2016 年,才被《寒戰 2》打破紀錄。

究竟,這齣電影的名稱是:
A.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還是 B.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呢?
大家用少許時間想一想:3、2、1。


我們身處的時空當中,這齣電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不論電影封面、海報、劇照,甚至原本被改編的小說,
亦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但是,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這齣2011年上映的電影,
明明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而不是「追的女孩」。
這就是我們現時所見,不斷發生的「曼德拉效應」。
當我們搜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會發現很多人和我們一樣,記憶中的戲名是「追過」,而不是「追」。

甚至,百度百科的條目都寫錯了,因著「曼德拉效應」,
出現條目與內容不相符的現象,
條目是「追過」,但內容又變回「追」。


甚至一些報紙、影評,我們都看見大量「曼德拉效應」留下的殘餘現象,
所有人都犯同樣錯誤,將「追」寫成了「追過」,
以及出現題目與內文不相符的有趣現象。




試想,假如只是單純記錯,為何所有人都犯同一種形式的錯誤呢?
出現題目與內容不相同的情況呢?
甚至,Instagram、Facebook及Twitter,都有人犯同樣錯誤,
統統都標籤(hashtag)「追過的女孩」。
不但如此,當年這齣電影實在非常賣座,成了城中熱話,


很多人更以電影名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衍生出不同話題。
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零食、
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過的手機、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等等。
這些題目,必然會有「過」字。



顯然,他們的腦海中,這齣電影的名字是「追過」,而不是「追」。
這種「曼德拉效應」下的殘餘現象,
亦成了「曼德拉效應」時空穿梭、改寫歷史的最佳例證。

Ref: 錫安日報 2012 榮耀盼望 vol. 388 (20170716):

https://www.ziondaily.com/2.0/web/word_of_god_02c/view.php?id=15824


如欲索取「錫安劍」耳機, 歡迎到以下位置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