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集「曼德拉效應專輯 235」,會為大家分享更多「曼德拉效應」個案。
第一個個案,是與美國總統甘迺迪被行刺案有關,
這個個案之前已經發生過重大的「曼德拉效應」。
早於 2017 年 6 月 11 日主日的
「曼德拉效應專輯 7:甘迺迪被暗殺時車上有多少人?」
我們已經為大家詳細分享過,1963 年 11 月 22 日,
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州的達拉斯市被行刺的事件中,
發生了「曼德拉效應」。
由原本甘迺迪坐在一輛有兩排座位的四人車,
變為坐在一輛有三排座位的六人車。
而車上的人由本來的四人,變為六個人,
中間一排多了德州州長夫婦,而德州州長亦在事發中受了槍傷。
正因為出現了這個「曼德拉效應」變化,
所以,同時亦出現了所謂德州州長有份參與暗殺的陰謀論,
甚至,連坐在甘迺迪旁邊的甘迺迪太太積琪蓮,
也被認為有參與暗殺的嫌疑。
這些都是以往很多人聞所未聞的新現實。
但原來在甘迺迪遇刺的事件中,
還出現了另一個大部分人聞所未聞的情節,
極可能是這事件的另一個「曼德拉效應」新現實。
首先,整件行刺案表面上,
是由一位獨行的槍手李‧哈維‧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犯案。
當日,他藏身於倉庫,向甘迺迪的座駕連開三槍,
殺死了甘迺迪之後就逃往一間劇院,然後在劇院被捕。
後來奧斯華在轉移到監獄時,
被另一位槍手在眾目睽睽的電視直播下開槍殺死。
但是你以往有沒有聽過,當奧斯華行刺甘迺迪之後,
在逃往劇院的路中,曾遇見一位名為 J.D. Tippit 的警察,
而奧斯華當場開槍把這位警察殺死?
並且,當警方在劇院捉拿奧斯華時,
並不知道他可能是行刺甘迺迪的疑兇,
但是,試問大家,如果有詳細研究過甘迺迪遇刺案時,
有聽過奧斯華逃走時曾遇見並殺死一位德州警員嗎?
如果你未聽過,你並不孤單,因為很多研究過這事件的人,
以往都未聽過德州警員 J. D. Tippit 被奧斯華殺死的情節。
不單如此,事件出現了多重的「曼德拉效應」之後,
如同德州州長和甘迺迪夫人在新現實中變為疑兇之一。
當現今新現實中,事件多了一位德州警員 J. D. Tippit 被殺後,
竟然又出現以往聞所未聞的陰謀論,
懷疑 J.D. Tippit 才是真正行刺甘迺迪的兇手,
而奧斯華只是另一個殺人滅口的幫兇。
甚至在上年 2017 年 10 月 27 日英國《每日郵報》的新聞報道,
美國聯邦密探 FBI 的線人稱,
當年殺死甘迺迪的是 J.D. Tippit,而非奧斯華。
但截至今天你看到這個精華短片之前,
你有沒有聽過有關德州警員 J.D. Tippit 被奧斯華殺死,
並且 J.D. Tippit 可能是行刺甘迺迪真兇的陰謀論呢?
如果沒有的話,你並不是孤陋寡聞,
因為極可能甘迺迪遇刺案已出現了多重現實被改變的「曼德拉效應」。
第二個個案,是有關被人稱為現代印度國父的聖雄甘地。
甘地生於 1869 年 10 月 2 日,死於 1948 年 1 月 30 日,
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
他帶領印度邁向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
他的非暴力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
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考考大家的記性,甘地的英文名字串法,
現今的現實中,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
是左邊的 Ghandi,串法是 g-h-a-n-d-i,
第二個英文字母是 h,還是右邊的 Gandhi,
串法是 g-a-n-d-h-i,第五個英文字母才是 h 呢?
給大家五秒時間想一想。
開估了,在現今的現實中,聖雄甘地的英文名字,
是右邊的 Gandhi,串法是 g-a-n-d-h-i,
英文字母 h 是第五個字才是正確。奇怪嗎?
然而,在很多人的記憶中,甘地的英文名字串法,
本來應該是左邊英文字母 h 是第二個字的 Ghandi。
所以,這裡極可能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當然如果甘地的英文名字串法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必然會伴隨很多舊記憶和舊現實的殘餘現象。
既然甘地是一位政治人物,
搜尋舊報紙就是尋找殘餘現象的最好方法。
當你搜尋網上的舊報紙,
尋找舊現實第二個字母是 h 的甘地英文全名 Mahatma Ghandi,
會發現共有 11,000 個報紙題目都是舊現實,
證明很多記者、編輯和校對人員眼中,
甘地英文名字的第二個字母是 h,
而不是現今新現實第五個字母是 h。
又例如,當你在 YouTube 搜尋器,
輸入舊現實第二個字母是 h 的甘地英文全名 Mahatma Ghandi,
會發現有多達 8,800 個以上的影片題目,
證明許多創作影片的人眼中和記憶中,
甘地的英文名字串法一直是舊現實,
第二個字母是 h 字的 Ghandi。
在 Google 搜尋舊現實第二個字母是 h 的 Mahatma Ghandi,
結果有多達 911,000 個網頁,
證明在這一大群作者眼中和記憶中,
甘地的英文名字是舊現實的 Ghandi。
以舊現實在 Google 搜尋網上書本,
亦會發現有多達 30,000 多個結果,
證明眾多作者眼中和記憶中,
甘地的英文名字是舊現實的 Ghandi。
但你可能會想,只是一個英文字母位置的改變,
會否真是人們集體記錯呢?
可是,假如真是集體記錯,
為何幾乎所有記錯甘地名字串法的人,都記錯一樣的串法呢?
只是單純記錯的話,應該會出現千百種奇怪串法。
甚至近數年出版的書籍、刊登的新聞,
明明都設有嚴謹的校對系統,
為何還會出現數以萬計、十萬計的錯誤串法,
卻從來沒有被人指出或修正呢?
而且,兩個字的串法實在太明顯不同,
字母 h 的位置由接近開始的地方變為於最尾的地方,
這是非常顯眼的改變,任何人都能夠一眼看出來。
所以,按邏輯思考, 假如有人在公眾地方串錯了,
必定很快被人發現及修正,不可能長達數十年都持續錯下去。
所以,非常明顯,甘地的英文名字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由本來第二個字母是 h 的 Ghandi,
變為新現實第五個字母是 h 的 Gandhi。
Ref: 錫安日報 2012 榮耀盼望 vol. 423 (201803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