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基督教真理復還的邏輯鏈
信息中,日華牧師進深分享,為何馬丁路德於一生中,
只建立了「因信稱義」這一個邏輯環,僅此而已。
原因是,一來,「因信稱義」,整套信心的邏輯環,
於馬丁路德時代,其實尚未完成。
二來,馬丁路德於有生之年,亦沒有接上下一個真理復還的邏輯環,
即浸禮和聖潔生活。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2年10月17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因為第一個邏輯鏈是「因信稱義」,但是,若沒有加上KennethHagin的話,
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邏輯鏈,亦還沒完成,對不?
浸禮就是聖潔生活,就是學習像主耶穌基督寶血般,去洗淨我們的罪。
這就是「浸會」真正的意義。
這並非守律法那麼簡單而已,守律法只不過是硬邦邦的規條,
那不是你性格的一部份。
所以,你會看到為何我提及馬丁路德,其實,他頂多只完成了第一個邏輯環而已,
邏輯鏈的第一個環,就是「因信稱義」。
故此,他那一個還未完成,更遑論他可以接受浸禮,就是聖潔生活了。
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分析,隨著歷史時間的推移,
相比幾百年前,我們現今所面對的人生與衝擊,已是越來越複雜。
因此,我們對於同一個真理的運用,亦要變得更全面,
這亦導致,即使是同一個真理的邏輯環,
現今與數百年前相比,也是越來越豐富和複雜。
====================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2年11月4日的補充內容。
日華牧師:
所謂「未完成邏輯環」,因為信心的邏輯,在馬丁路德的時候,是十分單薄的,
五百年前啊!那時連癌症亦未被發現,明白嗎?即許多疾病也未有的。
甚至我們所提及,很多社會上的吸引亦未有。
因此,那時你持守著信心,你不是面對這麼多衝擊的,
你不需面對許多發展出來,為著堅固你信心的心境而產生的折磨。
所以越到後世,關於任何一個真理的挑戰,皆複雜很多。
我們這時代所說的信心,已牽涉太多的事情。
因對我們而言,連你刷牙時,
所使用的自來水,也含有氟化物(Fluoride)。明白嗎?
許多這等事情,其實對於我們這時代的壓榨,於馬丁路德的時代,簡直是沒有的。
又有基因改造食物等許多問題。
由是,我所說的邏輯環,於馬丁路德時是simple(簡單),神不需要那麼講究。
但五百年後,卻是另一個邏輯環來的,你所說的信心,去到KennethHagin時,
他將其再跳躍,直接簡單來說,稱為現代生活化的信心,是不?
那是現代生活化的信心嗎?他教導你運用信心面對自身的疾病、
經濟等許多的問題,
以及神給你的保護,他教導你這樣宣告,是不?
包括你若想擁有智慧,就閱讀及背誦《以弗所書‧第一章》等,
諸如此類運用信心的方式。
因為每一個時代的信心邏輯,皆一代比一代複雜,
因為信仰的衝擊更大,包括聖潔生活,即浸會。
故此,那時五百年前的浸會,他所說的浸禮,果真可以單單浸水便行。
若你說到大約摩西時代的洗濯盆,你真的洗洗手便可以,真的可以。
但若說現今的聖潔生活,即浸禮,在現今時代的聖潔生活,
在色情、網絡、朋友、社會、同事的試探及引誘,
是否多於馬丁路德的時候,甚至亦多於摩西的時候?
所以,這時代浸禮的邏輯環,
何以我用邏輯環,而講述那些是分別善惡?現在你便明白了。
因現在真是講究邏輯,若你不全面理解,便不用指望能夠考取,
神給最後這時代,在這時代才出生的新婦,你不用指望能跟上。
但你能跟上,便感謝主了。因為在錫安,有人保護你,又成為你的榜樣,對不?
但每個真理亦然。
就如從前而言,主耶穌時代的家聚,與現在這時代的家聚、教會又不同了。
全部皆有新的要求,每個時代越複雜,越多衝擊,
那你便要運用邏輯環的理解力,將該真理變得豐富。
如此,你才知道,原來你利用神安排這時代的變遷,擁有神全面豐富的性格。
即信心,不單應用在一件事、「唸口簧」(意指:死板地背誦)。
信心,你會應用在許多事上,對不?
即等於熾焮,他發展他的事奉,
現在來說,即使作歌填詞,會否到這裡就不運用信心?不會的,他都會運用的。
但之前呢?他自己有病痛時,會否用信心?會用。
但問題一直發展得越多,越到更高級數的恩膏,
甚或他將來替人按手恩賜運作等,他需要運用信心嗎?有,會用上的。
即每上升一個級數,其實你的邏輯,
要將上一個優質的性格、神的形像,要用於下一個級數。
由是,我不斷強調這個新的字眼 —— 邏輯環,意即在此。我是想指出其全面性。
每一個真理,因為它要變成性格,
所以,你不能將其變成積木,乃要變成一個環節,是一個全面的人格。
你有信心的人格,你有聖潔的人格,明白嗎?
那就一定不可能只做表面了,乃是人格,因那是神的甚麼?
是神的形像、神的性格、神的DNA,是不?
那麼,教會被設計的原因是甚麼?現在你便知道了,
《聖經》設計出來、真理設計出來,神的律例典章設計出來,
乃是為了幫助你、輔助你,藉著教會,去擁有神全面的形像。
然而,大部份真是藉著付出,因為你做得到,做到在你自己身上,
下一步你就一定要付出。因為那才是神啊!是不?
神會否僅僅自己做到後,卻不付出?主耶穌便證明了,
祂不會每天都拿一些麵包碎屑,擘成五個餅、兩條魚自己吃,非也!
祂拿五餅二魚餵飽數千人。
祂永遠自己做到,祂必然能醫治自己,無病無痛,但祂有否醫治其他人?
當你擁有神的特質、神的性格之後,你便做在其他人身上。
撒種就是一種輔助、幫助我們,
百倍祝福是輔助、幫助我們,在不知情下,去做這個性格出來。
但最好的是,你真的為了犧牲而去做,而非為了百倍祝福,這才是最好的。
舉個例子,讓你們理解,信仰,其實是甚麼?
就是你人生中所遇困難的分岔路,每一個分岔路,其實是神特意設計出來。
當然,於我們面對這困難的時候,往往會用上自己一套的善與惡,
但,它都是困難分岔路。
第一個分岔路,必定是十份納一,
那是考驗你,究竟以善惡去處理它,抑或以邏輯去完成它。
因為,當你用上新的一套邏輯,面對你的經濟、飢餓、缺錢,
甚至揮霍無度,導致身無分文,
這是考驗你是否用上整套邏輯去面對它,抑或根本放棄它?
Ref: 錫安日報 2012 榮耀盼望 vol. 665(20221106):
https://www.ziondaily.com/210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