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時事追擊:2023年11月經濟崩潰及裁員潮

 


時事追擊:2023年11月經濟崩潰及裁員潮


既然質與量將會被取代的話,那個行業也會完全被取代。


舉例,現在還有沒有人手製造車呢?

即製造一輛車出來,有沒有人手製造?

這個行業已經消失,那誰在做這件事?正是機械了!


但是,當機械加上AI 呢?這世界將會變成如何?


某些極高薪行業的質與量也被取代,

根本就是整個行業也會消失,

一年過千萬元薪金的員工將會失業。


但是這筆過千萬元的薪金,可否購買AI,並取代這個人呢?

當然可以!一年數百美元就可以取代了,

並且,不單只取代一個,而是取代整個公司的所有部門。


我正在說這個級數,這變化是多麼可怕!

簡單來說,因為那些已經是人力無法勝任的工作。


事實上,我們看到很多東西也是人力無法勝任的,

例如Amazon 或淘寶等等,

那些是沿用機械人來運送、派發與分類,

當中需要人力的行業已經消失,這個部門已經消失,

已經不能使用人力去做了!

但是我們現在所說,人類當中最值錢的那些人,

將會最快被淘汰,因為要花太多錢了!


若是要淘汰的話,你不會淘汰一千個月入一萬元的人,

那倒不如淘汰十個過千萬元薪金的人,當然要淘汰那些!

但這有甚麼分別?

並沒有分別,都是用一個應用程式而已,對嗎?

兩者都沒有分別。


若要說那個擁有上千萬元收入的,工作速度比你快十倍,

但真的要以快來計算嗎?

現在已經不能以快作計算了,

只要這事能夠由電腦來做的話,就可以比你快多少倍都可以!


只要你花錢,但這個花費是一次過付清的,

而不是每個月都要支付薪金,我們將會看到這種級數。


一旦AI 開始掃蕩,即按現在AI 的發展,

起碼它能夠替別人當槍手(即代筆)寫小說,

或是作為影子作家寫小說,

只要人們稍為變通便知道,這樣就會很可怕!


許多很值錢的人將會失業,如那些網絡作家,

全部都可以即時失業,是即時!

你的速度絕對不夠AI 快!


Eddie 策略家

日華牧師,想問AI 的發展方面,在智商的能力上是超級高,

但很多時候,我們都說,一名歌手是發自情感而唱歌。


但如果以日華牧師所說,無論寫作、編劇或每一樣東西,

AI 這個引擎是否會發展到一個階段,

能夠勝過人類的情感,令普世人都能夠接納它的作品?


日華牧師:

因為你現在所說的,也要看你現在說的那些東西,

因為我們要用一個很基本的整體原理去理解。


你所說那樣人類獨特的東西,是用甚麼方法來表達?

如果用的方法是以技術表達,例如他計算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

因為他計算比人快十倍,那麼,他是用技術來表達。

你提到唱歌,是用感情,但無論你有多豐富的感情,

你都要張開嘴巴,用聲音去唱出來,並且你的技術精湛才行。

在電腦面前,技術算是甚麼?

計算的技術算是甚麼?唱歌的技術,

運用氣的技術來導致你聲音在哪裡產生共鳴,那些算是甚麼?


你能夠比別人唱高兩度音階,對比電腦來說,這算是甚麼?

它可以比你唱高二千度!兩度算是甚麼?


現在我們所說的情感,其實很牽涉技術的,

就好像我們主日頌唱的歌,

都會按照熾焮和展鳴所唱的音階,

去選擇我們每個主日程序音調的高低。

原因為何?因為他們在技術上,

就只能夠唱到這音階,不能夠再唱到更高。


人類所能唱的音域,是不能夠透過訓練唱低音的。

其實你能唱這個程度的低音,就只能唱到這麼低,

高音的話,還可以練習得到。

所以我們主日的詩歌,其實因為要遷就技術去製作。


但是人類的這些技術算是甚麼?對比起來,簡直是垃圾!

如果AI 推出相關技術之後,它就絕對能夠做到。

它不僅用我們的聲音,更能用任何人的聲音,並且唱得比他更高,

音域比他更低,還有用甚麼技術去表達情感,它都一樣能做到。

舉例,現在利用AI 打乒乓球,根本一定沒有人類能打贏。

你或說「可是,這都是人類特有的,

就像唱歌是講求情感,乒乓球則講求變化、速度和技術。」

然而,技術算是甚麼?

總之,唱歌要用技術去表達的話,那AI 一定可以取代。


例如畫畫,畫畫是否需要技術?畫畫是需要技術!

但我們會說,這個人的技術是沒有辦法複製。


但根本自從這個時代有相機開始,

就已經沒可能說這句話。

相機和影印機已經可以複製任何技術,是嗎?

沒可能說複製不到。


但現在只是說,AI 已經將人類最獨特,

用思維去完成他的作品的這種方法取代了。

因為我們所說的人類當中,

所有藝術表現、創作表現或是創新的表現,

全部都有相應的機械設備、電子設備做到,

像是發聲設備可以製造人聲,

由AI 主導控制的話,就已經可以超越人類。


現在正說AI 駕馭去製造車輛﹑喇叭、計算、管理、創新,

所有每一樣東西的組合上。


所以,只要人們能夠想像到,

就已經可以被取代,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取代。

所以,唱歌也可以,唱歌都可以被取代。

===========


以下,再接續這段精華短片的內容。


10 月23 日,繼中國多家工廠,

被曝受大陸稅務部門調查「稅務及用地問題」後,

蘋果手機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

位於廣東、江蘇等地的重點企業,亦正接受稅務稽查。


富士康在中國聘用的就業人口,佔外資人數第一,

在中國的出口及投資金額,

也雙雙領先其他外資企業,

是幫助中國創造就業和出口的公司。


這次突然成為中方的調查對象,可能還涉及政治因素。

對於富士康查稅事件接下來的發展,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認為,

此舉主要目的是「嚇阻」,

防止企業不當使用土地,以及企業逃稅。


然而,自從富士康逐步撤出中國,

將生產線轉移至印度及越南後,

再加上這次稅務稽查,

恐怕會令更多外國製造商加速撤離中國。


YouTube 片段

富士康被查這件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富士康自身的百萬員工,牽動著上百萬個家庭。

富士康的上下游產業鏈,又牽動了上千萬人的就業。


這次,它制定的5 天8 小時工作制,

不僅讓很多家庭收入驟減,還帶動了周邊產業的停工潮。


比如,成都富士康停招員工後,

直接導致整個郫縣的經濟,一下子就被凍結了。

首先,是為富士康供應零件的上下游產業,全部停工;

其次,餐飲、娛樂全部沒有生意。


富士康為大陸帶來的打擊,真的不容小覷,

一起看看某位勞務中介的見聞。


成都的廠區情況不容樂觀,工價一個比一個低,

郫縣大部份廠區都停招了。


為甚麼會出現現在的情況呢?

因為,富士康涉及稅務和用地方面的問題,

正被有關部門調查,這也間接影響了它的招工情況。


如果富士康不招人的話,沒有訂單,

那麼,它周邊的廠區也沒有訂單。

因郫縣很多小廠,都是為富士康做配套。


郭總曾說過一句話,他說他是給大陸人賞飯吃,

雖然話說得難聽,但確實如此。


富士康在大陸有100 多萬員工,

間接帶動了1,000 多萬人就業,

給它做配套的小廠、供貨商、廠區附近的商販、

宿舍附近的餐飲、娛樂等,

成都大部份企業,也是以富士康為風向標。


富士康漲價,他也漲;富士康降價,他也降;

富士康停招,他基本上也停招。

===========


除了以富士康為代表的製造業,正在大量裁員外,

中國如今最熱門的互聯網產業,也在大量裁員,

比如,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宣佈,

要在中國裁掉某個部門80%員工。


11 月7 日,字節跳動旗下業務,PICO 召開了全員會,

會上正式宣佈接下來將大規模裁員,

將對市場、遊戲、視頻、直播等團隊,

進行較大幅度的人員調整,只保留少部份硬件團隊,

有內部員工提到,此次裁員預計將佔比80%。


2023 年對中國人來說,真是無比悲慘的一年,

不僅年輕人大量失業,

包括中年人也面臨各種裁員,

就連曾經旱澇保收的醫生,也面臨失業的風險。


11 月3 日,河南汝州報導,當地的婦幼保健院,

拖欠醫生工資長達一年,

醫生公開維權,討要工資,但討也沒用,

人家直接說:「沒錢給你們。」


現在別說是醫生,就連公務員也朝不保夕,

公務員馬上也要面臨大幅度降薪,

2024 年便要落實到位。


於這樣的經濟環境下,老百姓怎可能有金錢消費?

前幾年賺的金錢,

還不夠付房貸、車貸、小孩的學費、長者的醫藥費,

還有天天漲價的柴米油鹽,還怎可能拿錢去消費?


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進一步補充,

當前全世界所面臨的黑馬審判,

世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房貸、車貸和醫藥費,

這豈不是過往日華牧師所分享的題目?


過去,日華牧師一直以好撒馬利亞人的心境,

教導世人不要跌入債務、金融陰謀和醫療陰謀的陷阱,

如今這些都在世人眼前一一發生。


以下,是2023 年11 月17 日,日華牧師的錄音補充。


日華牧師

現時聽任何人談論經濟差,無論是大陸或香港的情況。

其實,他們所說最慘、最慘的情況,

一定離不開三種東西,房貸、車貸和醫藥費,

即醫藥保健,其他生活等各方面也不大問題。


但這三個題目,豈不是我們最早分享的?

意即,是很冷門的題目,其他教會簡直不會提及。


可是,若果人們願意聆聽,其實這些信息已經能拯救他們,

至少也不會有這三個問題。


他們會用現錢買樓,並且,是買一間實體樓,

而不是供樓或買樓花。


變相,便不用落得如今的田地,現在的問題,

不是繼續供二、三十年,就能擁有房子,

或現在能住在房子裡。


問題是,那些是「爛尾樓」,現時你失去了房子,

但銀行仍要求你繼續供二、三十年。

這便是他們「死了也不知何故」的原因,

因政府只會保障銀行,不會保障那些買樓的散戶。


所以,變相這三種東西,現在便明白,

為何神會給我們這幾個冷門的信息題目,

而每一個信息,也要分享很多個星期。


但其他教會呢?卻恰恰唱反調,連教會自己也在供樓。


如今便明白,因我們真是救世,

我們的信息,真是要救他們的性命。


現今全球皆是如此,所有大公司一遇到經濟不景,

便立刻告訴你︰「我欠債!」


無論這些公司本來有多厲害,一旦經濟不景,

立即便債務違約,間間如是。

這便確實看見,為何神會將這些信息給予我們。

==========


以下,讓我們接續觀看這段影片內容。


YouTube 片段

所以,你看看自家小區周邊的商店便知道,

經濟已處於崩潰的邊緣。


一方面,是實體經濟的消亡,

另一方面,外資和訂單還在抓緊時間大量轉移。

曾經熙熙攘攘的東莞,如今變成空城,

而江浙滬這種經濟基礎牢固的地方,如今也是人去樓空。


而那些還在苟活的企業,已將工價壓至最低的程度,

通過瘋狂剝削工人,來讓自己存活下來。


我說句實話,再這樣下去,江浙滬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因為你要知道,我說的是打工的人,

因為這幾年,大家知道疫情的緣故,

各行各業也不是很好做,特別是工廠的訂單越來越少。


你要知道,江浙滬是打工人的天堂,

即浙江、上海、廣州、深圳、東莞、江蘇、崑山、惠州等地,

有很多工廠。


但現在,由於訂單外流,所以,很多打工人找不到工作,

即使找到工作,工資也非常低,

比如說,一小時可能只有16 至18 元。


企業無法存活,地方政府也是舉步維艱,

以前我們說過東北的奇葩罰單,交警成了創收的主要來源。


以前我們也笑東北,如今人人也成了東北,

就連江蘇這種富庶之地,如今也窮得要在國道上收買路錢。


11 月2 日,中國江蘇網報導,205 國道宿淮收費站,

開徵車輛通行費獲批。

此新聞一出,網上引來很多人討論,

有人說,經濟大省江蘇大膽嘗試國道收費,

民生底線是否被觸及?其實,中國哪有甚麼民生,

更沒有甚麼底線。


2023 年的失業人口,恐怕比想像的還要多,

按照統計局此前提供的數據顯示,

16-24 歲這個年齡段,失業率已高達21%,

這年齡段的人口,大約有9,600 萬人。

按照這數據計算,有2,016 萬人正處於找工作的階段,

也就是失業了。


至於25-59 歲的失業率,6 月份公佈的數據是4.1%,

截至2022 年底,60 歲以上的長者有2.8 億人,

而中國總人口數據為14.12 億人,

這意味著,25-59 歲這年齡段的人口,已超過10 億。


我們估計,按照實際計算,

這年齡段的失業人口,已有4,100 萬人。

如此算來,2023 年16-59 歲的失業人口,

至少有6,116 萬人,正處於失業狀態。


不僅如此,在統計數據時,

只要每周工作1 小時,你便不算是失業,

但問題是,工作1 小時和失業,有甚麼區別呢?

1 小時的工資,足夠1 周的飯錢嗎?


今年2 月,疫情解封後,中國內部經濟出現小陽春,

民生消費有短暫增長。

但半年後,卻有大量商業及食肆出現倒閉潮,

全國5 成餐廳處於虧損,或僅維持收支平衡的狀態。


YouTube 片段:

中國的餐飲業,在經歷了上半年瘋狂的開店潮後,

沒有迎來報復性的消費,卻在下半年,

迎來了報復性的倒閉潮,

由此,也催生了一大批二手設備回收商,

他們這個行當,被戲稱為「餐飲收屍人」。


他們出現在哪裡,便意味著,哪裡的餐廳已經走向了盡頭。

而他們收到的二手設備,

很快就會被新進場的餐飲小白買走,

因此,他們不僅聽舊人哭,也見新人笑。


對餐飲業興衰更替,洞若觀火,

今年年初,疫情封控結束之後,

中國的餐飲業如同中國的外賣行業,

也迎來了短期的繁榮,

隨著中國經濟的衰敗,現在也進入了蕭條期。


而這些設備回收商們,是中國餐飲業的晴雨表,

有著更為直觀的感知,

下面是自稱「狗哥」,一位北京二手設備回收商的真實感受。


他說,餐飲的倒閉潮正式拉開帷幕,

10 月的前10 天,找狗哥諮詢回收撤店的人,

就已經超過了上個月的總和。上半年瘋狂開的店,

目前已經陣亡(倒閉)40%,

還有50%,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之所以還沒死透,那是因為老闆手裡還有一點錢,

但是,他們每天都過得非常糾結,

不知道剩下的錢,該不該繼續扛下去。


當初,本來計劃的是,拿出一半的存款去創業開店,

做著做著便發現,不是店開起來就結束了,

生意再不好,固定開支也少不了,

還得繼續往裡砸錢,你說,要是不做了,

前期投入的50 萬就打水漂了;

但若是繼續做下去,手裡的50 萬可能又保不住了。


而他在10 月21 日發佈的視頻中,

則聲稱10 月份的第三周,餐飲公司的註銷數量,

已超過8、9 月的總和了,

打電話叫他來收設備的餐飲店,也是越來越多。


他亦奉勸那些一直入不敷出的餐飲小白,

優先選擇及時關門止損,

因為有些店半年都沒有盈利,以後也不可能再盈利了,

繼續下去,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下面是另一位做餐飲設備回收的商人,

他所觀察到,中國餐飲業的狀況,

同時,也闡述了一家新的餐飲店,由興到衰的過程,

從開店到閉店,只不過需要3 個月而已,

而這正是目前,大量新進場的餐飲小白所經歷的過程。


他說,你見過餐飲店倒閉後的真實面貌嗎?

這是我回收幾十家餐飲店後,記錄下來的失敗,

7 個月虧70 萬、3 個月虧300 萬、6 個月虧400 萬,

這就是疫情過後,餐飲的真實寫照。


半年前賣掉房子,銀行貸款,拿下鋪子,購買設備,

裝修辦證件,經歷一個月店鋪開業,

生意火爆,老闆不斷上低價團購,壓低利潤,

只為了有更多的回頭客,卻忽略了口味的重要性。


開業的第二個月,生意明顯下滑,老闆認為只是市場波動,

純屬正常,店裡食材因消耗太少,

開始輕微變質不新鮮,因捨不得扔,繼續給顧客吃,

從此,開始生意一落千丈。


第三個月,營業額連員工工資都不夠,

勉強夠付水電房租,又堅持一個月後,果斷聯繫我,

將設備收走,萬萬沒想到,設備賣的錢,

連恢復店面毛坯都不夠。

簽租房合同時,合同上明確註明,

閉店後恢復原樣,又花了5 萬元。


一家店就有一個故事,中國3 年的疫情封控,

已經使大量餐飲店倒閉,

即使是艱難存活下來,也是虧損嚴重。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近3 年間,

全國超過170 萬家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

超過了過去十年數據的總和。


具體而言,企查查(企業徵信機構)數據顯示,

2020 年,餐飲行業註銷門店,超過32 萬家;

2021 年,吊銷或註銷了93.5 萬家;

2022 年,則是51.9 萬家;

2022 年年末,全國餐飲門店數量為775 萬家,

同比降幅為10.2%。


有人總結,目前餐飲業的現狀,即暴利時代結束,

行業內卷(白熱化競爭)嚴重,消費降級並行。


這亦導致各類餐飲企業的前途,充滿危機,

大家都為了能存活下來,而努力掙扎。


事實上,隨著3 年疫情,疊加中美貿易戰惡化,

令中國外商直接投資負118 億,

經濟環境是近25 年來最慘淡,

對中國及全球經濟,帶來嚴重打擊。


YouTube 片段

外資負成長,是非常罕見,是25 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對,這很誇張,這是整個中國近二、三十年來,

從2000 年開始至今,所有外資投資的線圖,

你基本上可以看見,自2000 年之後,線圖是一直向上。


那麼,上升至甚麼程度呢?這是2020 年的Q1,是最高峰,

2020 年Q1 之後,遇到甚麼呢?

是疫情。


遇到疫情的過程中,也是全球開始反中的時候,

就一直跌、一路跌,到中段稍微有些反轉。


就是疫情結束之後,以為要稍為上升,對不對?

結果,反轉後又急轉直下,

一直到現在最新的情況,

就是現時這Q3,11.8 billion,billion 是10 億,

所以這是負118 億的外資投資。


所以,現在的中國,外資正不斷撤離,

外資在撤離、外資在撤離,外資是完全不能相信中國,

不能相信中國的理由,非常、非常多,我們之前已說了很多。


中國的政策太奇怪、政治太奇怪、美中對抗太奇怪,

可是,現時中國一直存在一個大問題。

對外資來說,好,就算我相信習近平你不會打架,

我相信你說的一切,

可是,你裡面所有數據都是不透明的,我沒有辦法去投資。


甚麼意思呢?前陣子,我們討論過一個新聞,

中國非常多外商consultant(顧問)公司,

都被調查,被懷疑你是間諜,對不對?


現在,有一個最新消息,中國國安部說,

中國內部有非常多非官方的氣象站,

他們說都是外國的,這些氣象站受境外政府資助,

並且,實況轉播中國境內的數據。


這樣不行嗎?


我先這樣說,其實,我們對於投資,

我們一般普通人就看看報紙,對不對?


可是,我舉例,如果你今天是糧食商,

你的投資金額就是數十億。

你一定要知道,這國家的氣候是怎樣,

我才能預判,到底中國會缺大豆、小麥,還是甚麼別的。

其實,收集氣象數據,在商業上是很必要的,

包括牛奶,尤其是農業相關的行業。


所以,基本上很多外國公司,其實也有連接所謂的氣象站,

那這些氣象站,當然不可能是官方的。

所以,即便像台灣,內部也有很多私人的氣象站。


可是,中國現在已神經質到一個程度,

說這些氣象站全部都是間諜。那當然,

我也尊重你中國的判斷,現在最新的新聞,

就是中國將這些氣象站全部撤掉。


可是,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我都看不懂,

我不知道你的數據,未知的風險,比風險更可怕。

所以,他們寧願說,我不投資了。


所以,這些東西,也是繼他們查抄很多顧問公司後,

也造成了一個情況,

等於外資在中國是一個盲眼狀態。


好,那現在惡性循環了,大家在中國的資金已越來越少,

那會遇到甚麼狀況。

中國在非洲的一帶一路,之前我們已說過太多、太多。


這一帶一路最高峰時,2016 年,

中國給了非洲280 億美金,這是一年的借款。

金額極大,是七、八千億台幣的借款。


你知道嗎?去年竟然只有10 億美金,大幅度萎縮。


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非洲有去無回,

我一直給,你一直不還。


可是,站在中國的角度,有去無回這件事,

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的嗎?

對不對?我給你錢,是要交朋友。


所以,現在中國連交朋友的錢,都沒有了。

==========


無疑,隨著「2012 信息」揭開白馬及紅馬的奧秘後,

第三馬黑馬的經濟審判,亦經已遍地橫行,

觸發全球性的經濟崩潰!


影片:時事追擊:2023年11月經濟崩潰及裁員潮

今年9月24日,即信仰巔峰923後的主日信息,

日華牧師透過精華短片(VO)「新冠疫苗的延禍」,

詳盡解構了《啟示錄》所隱藏的一個最大謎題,

原來,末後負責審判世界的白馬,

正是1996年分享了「氧份療法與醫藥陰謀」信息,

即分享了雙氧水療效的錫安教會。


1996 年,日華牧師以好撒馬利亞人的身份,成為神的代言人,

藉著這套「氧份療法」信息,將雙氧水的好處帶給世人,

成為神給予全世界的祝福。


然而,當時全世界並沒有領情, 

還反過來難為及攻擊日華牧師,這位時代性的好撒馬利亞人。


結果,神透過3年全球新冠疫情及迫針,容讓世衛WHO,

對全球作出醫療上的審判,為全世界注射這種極不安全,

且有大量副作用的新冠疫苗,作為世人的報應,

審判他們不單沒有恩待,反而惡待好撒馬利亞人,

即日華牧師及錫安教會。



世衛WHO的標誌(Logo),是一個橄欖葉的冠冕,

加上,新冠病毒,無論形狀或名字,都帶著冠冕的意思,

正好對應白馬的冠冕。



而白馬手拿無箭的弓,也正好對應3年疫情間所注射的疫苗,

審判那些不聆聽錫安信息的世人!



隨著第一馬,白馬身份的啟示被打開後,

相隔兩星期,即2023年10月8日,1008,

日華牧師帶領「高達模型小組」參與「香港國際模型大賽2023」,

並贏得4個獎項當天,以色列正式向巴勒斯坦的恐怖組織哈馬斯宣戰。



按152年前,Freemason33級會員Albert Pike的預言信所預告,

今次「以巴戰爭」,將會揭開第三次世界大戰,世界正式推進至第二馬,紅馬降臨,正是災厄的開始,對應當天得獎模型之一的災厄高達!


而且,10月8日,

1008當天,「高達模型小組」參與「香港國際模型大賽2023」時,

正值颱風「小犬」正面吹襲香港,懸掛9號風球。


而按著星際《啟示錄》的星圖,紅馬,

即獨角獸座背上的騎士,正正就是「小犬座」。

可見,神再一次將日華牧師帶領的「高達模型小組」,

與第二馬紅馬連繫一起。

隨後,2023年11月5日的精華短片,

「時事追擊:高達模型動勢與1008的共同信息」,

更進深分析大量超然的共同信息,

就隱藏在紅馬獨角獸、1008及高達模型動勢之間,

明證今次「以巴戰爭」絕非偶然,

是與這位時代性的好撒馬利亞人,即日華牧師,息息相關。


然而,隨著日華牧師向全世界頒佈,白馬及紅馬的奧秘後,

似乎,第三馬黑馬的經濟審判亦呼之欲出,在全地走來走去。





10 月24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德舉行的第七屆「未來投資倡議」大會上,世界銀行行長阿賈伊‧班加表示︰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衝突,

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全世界正處於極為危險的關頭。


事件,正好對應黑馬經濟的審判,全球經濟崩潰,

造成糧食短缺,百物騰貴!


此外,隨著全球疫情解封後,世界多國的經濟發展,

不單未有按世人預期般全面復甦,恢復至疫情前的繁榮安定,

甚至,全球近年的經濟,比疫情期間更差,應驗聖經所說,

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


以美國為例,美國科技業寒冬未過,

今年整個行業有多達24萬人被裁員。


3 月20日,美國電商龍頭Amazon,啟動第二波裁員,

解僱9,000名員工。


10 月20日,Nokia獲利暴跌近7成,因而裁員14,000人。


11月6日,馬士基(Maersk)作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運輸公司之一,

一直為多間世界巨企,如沃爾瑪、Nike及聯合利華(Unilever)等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運輸貨物,常被視為全球貿易的領頭羊,

又稱為「全球貿易晴雨表」。


沒錯!馬士基在航海集裝箱運輸的表現中,

一向就是「全球貿易晴雨表」,讓世人能夠了解全球經濟發展的走勢。


然而,馬士基受累於運費下滑,加上海運競爭加劇,

公司為保持盈利能力,

計劃裁員至少10,000人,相當於總員工數的9%,

其中,已有約6,500人被遣散,預計通過控制成本措施,

可節省6億美元,折合約47億港元。

這消息無疑向市場傳遞了重大的負面信號。


11月12日,有經濟分析指,從航運一哥的馬士基大裁員事件,

反映全球化經濟正在急速瓦解。業

內人士表示,目前全球航運市場供需嚴重失衡,

全球經濟依然受高通脹、高利率及地緣衝突影響,

加上,去庫存化進程緩慢,令航運市場面臨較大挑戰。


馬士基集團行政總裁VincentClerc更認為,

於未來2-3年裡,航運市場可能會陷入一個非常壓抑的環境。


所以,馬士基所面對的問題,並非個別例子,

而是全球航運業的共同趨勢。


以下這些經濟指數,讓我們藉著數據更具體明白,

隨著白馬及紅馬出現後,其實,黑馬,

即經濟崩潰的審判,亦已遍地橫行,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創!


數據顯示,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

2023 年前三季度,按年下降69.54%;2023年第三季度,

則按年下降70.31%。


而全球第四大航運公司中遠海控,在第三季度亦面臨同樣壓力。

在報告期內,中遠海控營收為427.14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59.61%;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5.1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83.07%。


沒錯!中遠海控營收,按年下降足足超過83%!意即,

相比去年疫情期間,再下跌了8成利潤。


全球第六大航運公司ONE上季度的業績也大幅下滑。

2023 財年第二季度(2023年7-9月),

其營收按年下降62%至35.49億美元;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則按年下降92%至4.96億美元。


大家沒有聽錯!全球第六大航運公司ONE利潤,按年下降超過90%以上,相比去年疫情期間,再下跌了9成,今年只剩不足1成利潤!此外,

以星航運(ZIM)、萬海航運、陽明海運等,中期報告亦出現季度虧損。


德路里(Drewry)10月底發佈的集裝箱預測報告,

預計2023年全球集裝箱航運業息稅前利潤,

將達到200億美元,但明年全行業將虧損150億美元。


在全球化時代,航運業景氣與否,直接反映了全球對實體貨物的需求,

而這種需求,是全球經濟最真實的反映。從歷史來看,

這確實能夠反映全球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化。


國際著名航運經紀公司,克拉克森創始人MartinStopford博士,

分析近300年來的航運周期變化後,表示航運周期長度,

基本集中在5-15年,會經歷投資繁榮期、過度投資期、

衰退期及混亂期四個階段。


一般來說,航運業者會隨著周期波動,提前進行一些周期性操作應對。


因著多重因素的干擾,全球貿易與投資,呈現出相對破碎的新格局。

很多跨國公司開始重構供應鏈,而中國大陸則是他們主要遷出的地區。


因為,他們認為在當前地緣政治格局下的中國,

已經成為一個風險迅速增大的市場,尤其,

未來可能會出現台海危機,更成為很多跨國公司所擔心的遠期風險。


基於這種考慮,不少跨國公司將過去「中國+1」的投資佈局策略,

調整為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分隔的策略,

即是,在新的全球佈局中,將中國市場視為一個單獨的市場來考慮。


本來,各國在全球化下,一直採取「離岸製造」,

即是,將生產線轉移到工資低微的第三世界國家。


但近幾年,因為「逆全球化與地緣政治」,

即國與國政治糾紛的因素影響下,

全球工業生產線逐步轉向「近岸製造」、

「友岸製造」及「回岸製造」,工業生產各歸各處,各國變成自給自足。


如果全球化再進一步瓦解、碎裂,有機會連區域之間的轉移,

例如,將製造業產能從中國搬遷到印度或越南,也會逐漸變得不可能。


換言之,將工業生產轉移到別國,將變得極之困難,

先進國家只能選擇「回岸製造」,在自己國家生產,

變成一個沒有貿易、自給自足的世界。


11月7日,美國花旗集團懷疑因加息潮下,

營業額及盈利均不如同業,繼今年上半年曾裁員5,000人後,

現時,正計劃進行更大規模的第2輪裁員,幅度或高達1成。


這意味著,在全球23.8萬名員工之中,或有逾2萬名員工將會失去工作,預料高薪的中、高級管理層,將成為裁員重災區。


11月9日,日本軟銀集團公佈了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該季度淨虧損9,311億日元,折合約480億港元,

上半年累積淨虧損,高達1.41萬億日元,折合約680億港元。


主要虧損原因,是錯誤投資美國「聯合辦公空間」公司WeWork,

造成高達2,340億日元的巨大財務損失。WeWork於11月6日,

已依據美國《破產法》,在新澤西州申請破產保護。


過去兩年,日本軟銀集團在WeWork等初創公司的投資上,

總共損失530億美元,折合約4,136億港元。


11月15日,製藥巨擘輝瑞,為了緩和新冠疫苗,

及治療藥物銷售不佳的情況,

於英國肯特郡桑威治(Sandwich)工廠裁員500人,

以削減成本。據了解,這500名失業人員中,

大多數是科學家的職位,而行政職位也隨之消失。


輝瑞在全球擁有約8.3萬名員工,至今尚未透露,

還有多少個工作崗位將受到影響。


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科技業已掀起大規模裁員潮,

至今尚未結束。按追蹤就業人數網站Layoffs.fyi統計顯示,

2022年美國科技業裁員總數約16.4萬。


但今年以來,美國科技業裁員人數已超過24萬,

比去年高出約50%,在邁入年尾之際,或會出現加劇傾向。


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補充,來到今天,

當我們見證AI如雨後春筍般發展,淘汰了眾多職位和行業,

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往3年Freemason刻意製造新冠疫情,

絕對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命定,有了全盤詳細計劃的部署!


以下,是2023年11月17日,日華牧師的錄音補充。


日華牧師:

其實,現時一次性回顧,自三年前開始搞垮經濟,

導致許多問題出現,其實,這是否有必要,

以及,這種做法是否真有如此大的影響呢?

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是。


為甚麼呢?原因是,今年他們突然公佈AI,

基本上,那些人也必定會失業,

即是,在這三年裡逐漸被解僱的人,

其實,在公佈AI後的兩年也會全數失業。


不過,如果沒有過去三年的緩衝期,

讓他們逐一完蛋、倒閉和裁員的話,今年AI一出現,

失業情況將會更可怕,其速度會加快10倍,

即三年內發生的事,可以在三、四個月裡完成,

皆因AI出現了。


換言之,若反過來以推動世界的角度來看,

其實,反而是一種幫助,即提早三年進行,

對於他們的經濟和民生,能應對這些情況,

反而,過去三年慢慢成了一個緩衝。


事實上,AI的出現,其實我們的手機,

除了上網之外,根本不需要更快。

因我們不再需要操作那麼多Apps(應用程式),

以我們舊有的手機,即保留現時的手機,

隨時也足夠我們未來5-10年的使用。


因為,AI已滿足你所有文字和繪圖上的需要,

基本上,你已不能期望手機能做到更多。

即是,連iPhone、華為這類手機,

已無法繼續在電腦、網絡界居首位。

因為,只要你能上網、擁有人工智能,連雲端運算都能省卻。


所以,現在回顧過去數年的做法,若是有意為之,

會否也有setback(倒退)呢?現在看來似乎並沒有。


因為,在AI重大突破的兩年間,其操作和變化,

所造成的影響是更為慘烈,對全球任何生意也造成慘烈影響,

包括之前被認為,可能不會影響電腦或手機,

但現在應該也在影響範圍內。


因為,只要你能上網,並擁有AI,下載了AI後,你便無敵了。


變相,過去兩、三年的做法,反而在心理上,

將人逐漸推入這光景,接著再發動戰爭,

那麼,人們便願意當兵,否則,人們是不會願意當兵的,

而徵兵時,只需付高薪即可。


但問題是,通常在戰爭中,一般軍人數個月內就會戰死。

所以,預備第三次世界大戰時,原來,這種做法,真的全都順理成章。


以下,再接續這段精華短片的內容。


美國TechCrunch網站近日在報導中指出,

今年1月,美國科技業解僱近9萬人,儘管裁員潮在夏季與秋季略有放緩,但年底裁員潮再起,多家知名科技公司也重啟新一波裁員。


YouTube片段:

科技業的清算還在繼續,美國TechCrunch網站日前報稱,

截至目前,美國科技業在2023年,共失去超過24萬個工作崗位,

這數字比去年高出50%,而且還在增長。


今年較早時候,

Amazon、Microsoft、Yahoo、Meta和Zoom等科技巨頭,

進行了大規模裁員,與此同時,許多初創公司也宣佈進行裁員。


雖然,科技業的裁員趨勢,在夏季和秋季有所放緩,

但於今年年底,裁員潮再度捲土重來,多間美國知名科技公司,

日前開啟新一波裁員。


據美國《舊金山紀事報》報導,美國科技業最新一波裁員,

來自許多知名企業,包括Google、Amazon、Snap,

以及房地產資訊平台Zillow。


近日,Google削減用戶與產品部門的少數職位,

不過沒有提供確切數字。

Google 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

最近也進行了今年的第三波裁員。


運營社交平台Snapchat的公司Snap,日前宣佈裁減近20名產品經理。

此外,在過去3個月,該公司陸續傳出,有許多高層人員離職。


Zillow 在公佈第三季收益後,也傳出裁員消息。

不過,Zillow方面表示,此舉並非縮減,

而是公司正常運作的一部份。


電商龍頭Amazon,也宣佈裁減其音樂部門的員工,

Amazon 今年的裁員行動,已在全球影響超過2.7萬人。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話指,

部份拉丁美洲、北美和歐洲的Amazon員工,於8日收到了裁員通知。


Amazo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我們的組織架構,

並優先考慮,對客戶及業務長期健康發展最重要的事情,

Amazon音樂部門的一些崗位已被取消,

我們將繼續投資Amazon音樂。」


報導稱,Amazon上月一直悄悄展開裁員行動,

儘管Amazon今年第三季,淨利潤遠超分析師預期,

今年最後一季的營收,預計大致符合市場預期,

但這次裁員還是發生了。


美國商業雜誌《快公司》網站稱,

儘管裁員人數未達至今年早期的峰值,

但對於一些知名科技公司來說,2023年第四季的情況十分嚴峻。


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院的艾比‧瑞兹,

告訴美國福克斯新聞網,上月,灣區失去了近1.7萬個工作崗位。


瑞茲說,美國利率處於22年來的最高水平,

企業將繼續作出削減成本的決定,許多公司在圍繞高利率作決定,

這會讓經濟增長變得更緩慢,降低企業僱用更多員工,

或留住員工的需求。


此外,被裁掉的職位,似乎也表明這些公司正在進行戰略轉變,

減少對某些服務領域的重視,並更加關注核心業務。


這最新趨勢反映出,整個科技業正在進行更廣泛的改革或重組。

專家們也將此視為科技業增長,以及資源管理方式的潛在轉變。


歐洲能源門戶網站稱,隨著客戶不斷要求創新的產品和服務,

科技企業面臨保持敏捷和及時響應的壓力,

通常會導致他們需要重新評估僱員需求、簡化經營,

從而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美國連線網站稱,過去一年,

給科技這個曾經「永不沉沒」的行業進行了清算。

如今,科技業的求職者,正在面臨一個艱難的市場,

在這個曾經有高薪、豐厚津貼的就業領域,

他們爭奪的職位,數量越來越少。


在線招聘網站ZipRecruiter首席經濟學家波拉克表示,

科技業的就業市場,目前,還沒有顯示出任何好轉的跡象。


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進一步補充,

過去3年的新冠疫情,明顯是Freemason製造的緩衝,

好讓AI科技面世前,整個社會和各行各業的職業能夠及早轉營,

避免整個世界於剎那間被淘汰大量職位。


以下,是2023年11月17日,日華牧師的錄音補充。


日華牧師:

另外一件事情,我們看到在過去三年疫症中,

它弄垮了很多行業,對不?第二,它弄垮了很多國家的經濟,

導致許多聯合分成板塊,各國獨立,中國很明顯成為獨立市場。


此外,另一件很明顯的事情,就是我們看到,

原來這不是withdraw(退縮)現象。

在過去三年裡面的學業,香港更不用想也知道,

不管就讀小學、中學或大學的,都幾乎失去了數個學年,

就是那種情況。


然而,現在推出AI後,正如我們剛才看完的那一段影片,

當中提及,人們現在還需要上學嗎?

現在已轉變為盡量不去背誦一些資訊、資料,

皆因,你哪背得來呢?


全世界所有的全面資料和最新的數據,

若你能背得到百萬分之一,已經很厲害了,可

是,這得花上數年上學進修。


然而,現在一個App(應用程式),就已經可以代勞。

若懂得使用AI,其果效比那百萬分之一,再乘大一百萬倍也不只。


變相,我們突然看到這數年,

好像有很多東西出現setback(倒退)的情況,

即對於人類來說,是不能夠生存。


當然,我們預計即將世界末日、結束等等,

所以,這些破壞一單又一單出現。但來到今年,

我們回看後,發覺那些根本不是破壞。


何解?因為那些根本會在今年AI出現後全部發生。

即,會完全將其摧毀。那摧毀速度會快於過去三年的總和。

這就是我們將會見到的情況。


雖則它現在一直後退,但事實上,現在這些裁員,

我們回看後,其實不能說那是經濟不景使然,

還要加多一個理由,就是科技,即AI的出現。


所以他們下一季,或許現時這一季裁員是因為經濟衰退,

但裡面或多或少是因為混合了AI的影響。

一季,甚至可能是完全因為AI而裁員。


但問題是,下一季的裁員,乃是AI剩餘的影響。

因為如果AI在三年前出現的話,那個裁員的情況就會很恐怖,對不?


因為,經歷這三年的裁員、倒退後,各人已經少了各樣的需求,

適應了這樣的經濟和生活狀況,在各人已經另謀高就的情況下,

然後才出現AI。


意即,裁掉了這麼多人後,假設之前全世界大約裁掉了兩成的就職崗位,然後再加上AI的緣故,再裁掉多一成。但是,這最終裁掉的三成,

其實,如果AI一出現,這三成亦會隨之出現,

只不過,之前那兩成的裁員較先出現而已。


換言之,我們過去三年裡面看見的所有東西,

第一,當然是一個審判,對於那些已注射疫苗的人是一個審判;

第二,究竟這是否一個倒退現象呢?


其實,如果突然間將這些東西濃縮地爆發,

全世界真的會出現暴動!是啊!但人們始終不能不使用AI。


所以,現在看到,連上學都應該將會有第二個價值,

意即,我們以前曾讀過很多的知識,現在也要重新部署。

至少,很多高深數學根本不用讀,很多物理、化學的相關科目,

亦根本不用讀,反而是要讀文學。


因為你有了文學的基礎,就可以閱讀這些資料和吸收當中的知識。

即,讀文學就可以完全跟AI溝通。

而所有牽涉我們所講的物理、化學或數學,就交由AI代勞,

須知道,它的計算速度,快你100萬倍也不只!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原來背後推動世界的力量,

其實在做一樣事情,在既兼顧又審判的情況下,

將大家推進去另一個情況。


相對地,世界始終會結束,數年之內將會結束,

然而,這個結束可以說是最少傷害力的結束方式。


意即,至少在之前數年裡,

使最後的傷害放慢了速度,卸去了很多力。

否則,現在AI出現的話,

全世界就要在這一年裡承受所有的傷害。


西緬策略家:

正如牧師剛才的分析,因為我們看到這次黑馬所導致的裁員潮,

其實都是集中在科技,

即科網、高端科技、行政管理、會計和設計的工作,

當AI出現時,這是首當其衝被淘汰的一群。


亦由於過去三年宅在家中的工作,或者他們留在家裡工作,

如牧師所分析,慢慢開始出現緩衝轉型。


因為原來Freemason掌控世界,當666準備出現之前,

其實AI一定要首先誕生,但是,原來過去三年所謂的「假疫症」,

即人造的疫症下,製造了一個緩衝,讓環球經濟慢慢推進至現今的局面。


當AI從上年年尾開始出現時,已經有一群人開始轉型,

即他要由原本在寫字樓任職輸入的工作,因為經濟不景而被裁員,

但原來AI的出現,就是取代他的工作,所以,這就是牧師的分析。


日華牧師:

是的!我們或者下意識,誤以為它在量上取代人類的工作,

但其實在量上的取代並不可怕,在質上的取代才是最可怕的!



舉一個簡單例子,基本上一些寫小說的網絡作家,

其實他們能夠於每年賺取以百萬計的收入,絕對是可以的!

即以他每天寫三千至八千字計算。但問題出現了,以網絡作家為例,

現在因著AI的出現,已經可以取代他。


現在已經有Apps,只要你把這位網絡作家的所有作品讓AI讀取,

時間要多久呢?只需要秒計的時間。當讀取後,AI吸取所有詞彙和想法,再讓它抄襲一些外國、日本推理小說,混合後,

寫出骨幹和小說,就可以取代作家了!


換言之,你的員工亦然,

每月要付超過千萬港幣或美元聘請一年的員工,

他所做到的「質」,AI於一天內就做到了,你明白嗎?






這並非指你解僱了多少個一、兩萬元薪金的員工,

現在是指你解僱多少個一、二千萬元薪金的員工。


但AI能否做到?畫家、作曲、編曲、寫小說和編劇能否做到呢?

我正在說這樣才可怕!

那是完全無法想像,簡單來說,AI被盡用後,

實際上,其實某些行業會消失。


何謂消失的行業?不是說有這些員工嗎?他們有這方面的學習和學歷。

也有這方面的專科讓你讀書嗎?不是的!


你找一個不懂畫畫的人也能做到,那為何要學畫畫?

你找一個不懂作文的人能寫小說,你知道嗎?那種容易程度,

任何一個街邊的流浪漢,

只要你教懂他用一個非常容易使用(user-friendly)的AI,

就已經可以做到,我正在說這件事!

我們將會看到質與量被完全取代。


Ref: 錫安日報 2012 榮耀盼望 vol. 719 (20231119):

https://www.ziondaily.com/224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